Search


"根據本土研究社的最新著作《不是土地供應:香港土地問題的迷思與真象》[2],本地的農業用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"根據本土研究社的最新著作《不是土地供應:香港土地問題的迷思與真象》[2],本地的農業用地一直萎縮,由1967年的13,596公頃,降至1987年的9,270公頃,至2008年更只剩下6,086公頃。即是在大約40年間,香港已有超過一半的農地被更改作其他用途。在同一時期,荒廢的農地也顯著增加,由1967年只有1,685公頃,大幅增至2008年的4,188公頃。"

幫青年上車?捐地背後的廢農政治!

普世頻道有嘢講
文/耶利米朱

事源

日前人稱「四叔」的恒基兆業地產主席李兆基向傳媒表示,願捐出七幅農地,讓年輕人「上車」。根據《成報》的報導,四叔原先是想「興建5,000至10,000伙單位,考慮到規劃、交通和地理位置,部分地方無水電供應,很多土地不適合建屋,政府或會考慮從7幅地皮中選1至2幅地皮發展,估計可興建約1,000伙單位,平均建築面積約300至400呎。」[1] 當運輸及房屋局長張炳良於被問及四叔捐出的農地是否會用作興建「上車盤」時,只表示有關內容純屬揣測,而現時他也不便透露相關內容……

數字

根據本土研究社的最新著作《不是土地供應:香港土地問題的迷思與真象》[2],本地的農業用地一直萎縮,由1967年的13,596公頃,降至1987年的9,270公頃,至2008年更只剩下6,086公頃。即是在大約40年間,香港已有超過一半的農地被更改作其他用途。在同一時期,荒廢的農地也顯著增加,由1967年只有1,685公頃,大幅增至2008年的4,188公頃。從四大發展商的年報資料,我們得知它們合共儲備的農業用地大概有1,000公頃,亦即佔所有荒廢農地的四分之一。在這近千公頃的農地當中,有340公頃是屬於恒地的。但我們也要知道,實際的囤地情況可能更加嚴重,因為不少土地是由所謂「艇仔公司」代收的,而荒廢農地的大幅增加,某程度是土地投機的明證……

全文見:http://goo.gl/iuZCB


Tags:

About author
本土研究社是一所推動民間研究的知識平台,希望透過凝聚一群有志參與各範疇本土研究的研究者,推動民間知識生產能力,是為當今社會缺席及各種民間運動急需的力量。 本土研究社集中推動以下幾方面的工作: 一、培育及凝聚和個政策範疇的研究能力,建立具研究能力的知識社群 二、以民間自養研究計劃的方式,支援各範疇的研究計劃 三、透過本土研究實踐,帶動民間自發研究風氣 四、鼓勵介入各類本土政策議題 如有興趣了解其他研究及支援本社,請電郵至[email protected]。 月捐支持本土研究社:https://liber-research.com/
本土研究社(香港)有限公司開拓自主獨立的本土研究,推動民間知識生產與普及。 撐起民間研究 Support Us: https://liber-research.com/support-us 本研 Telegram Channel https://t.me/liberinfo
View all posts